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王荣国教授看来,针刀很有意思,它既有中医的成分,又有西医的成分。很多时候,有些病人没必要手术,或者可以采取一些相对来说更前卫的治疗方法来提前预防手术,针刀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有些人不理解针刀,听到一个“刀”字就害怕,实际跟手术刀比,是完全不一样的器具。针刀比常见的针灸针要粗,前面的开口不一样,针灸针前面是一个尖,针刀可以看成一个微型一字改锥,前面是平的,带一个刃。
针刀示意图
针刀是针灸的加强版
从中医角度来看,针刀是针灸的加强版,能显著提高中医针灸调动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
普通针刺,如果一个部位要扎十针,针刀一针就搞定;一个部位要扎十次,针刀一次就可以达到同样效果。
王荣国教授说,古人的针灸针其实是很粗的,粗到像织毛衣的棒针,因为古代的锻造工艺没那么好,铜、银都比较软,做成粗针扎进去才不会弯。
现在工艺越来越好,人越来越怕疼,针就变得越来越细,能跟头发一样细,效应跟粗针比差了很多。《黄帝内经》记载,扎穴位一针就搞定,就是因为针粗。
临床上,一个病灶情况比较严重,针刀强刺激扎进去之后,相对于痛感,病人更多是一种解脱的感觉,他会喜悦。
刀是针刀发挥它加强作用的关键之处
中医讲不通或劳损,西医同样有,叫软组织张力增高,肌内压升高,筋膜间隔区综合征。这些病名都跟我们讲的劳损密切相关。
王荣国教授“举个栗子”:比如说,颈椎上的肌肉总是低头拉扯,就会发炎疼痛,就会肿胀,但肌肉外面包裹着筋膜,勒着肌肉不让它胀起来。筋膜弹性有限,软组织肌肉可以胀得很大,筋膜就会勒得很紧,肌肉又在不断增粗增大,里面的毛细血管就会缺血堵塞,没有足够的血运,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病人就感觉到胀痛,僵硬。
不及时解决,越炎症越紧张、越胀,里面就越缺血,越缺血,肌肉的抗疲劳能力就越下降,低一会脖子就受不了了。
针刀有一字的棱,扎进去切开口子,组织里的压力得到释放,恶性循环就被打破,之后新的血循环进来把旧的代谢产物运走,病人觉得暖和,舒服,通过自我功能训练就可以好起来。
这个效应针灸针是达不到,针灸是给病灶刺激,但没有这种减压作用。这是针刀区别于针灸,并起效最重要的地方。
用中西医结合思维的使用针刀
针刀是个好东西,很多人对它有很多的争论,不理解。王教授认为有一部分原因是很多医者把针刀滥用,做坏了。因为他们只是把针刀当成一个切割松解的工具,当成西医的手术刀来用,没有用中医的思维来分清虚和实,实症的病人特别适合针刀,虚症的病人则不然。虚症的病人需要中药来治疗,用针刀治会损伤更严重,疼痛更缠绵难愈。
王教授说网上一些针刀的介绍都是依葫芦画瓢,从解剖角度写,写针刀讲究非常精细的解剖,医生对解剖结构要掌握得很清楚,不能把神经扎断,不能把血管扎破。他自己开始学针刀的时候,因为是骨科大夫出身,基本是西医的路子,会非常谨慎地用。到现在是把针刀当成中西医结合的工具,会非常灵活去用,不拘于解剖概念,扎哪都是为了让气血流通起来,发挥调气的效果,有些病人扎后要控制出血,不出血,有些病人扎完后要特意多出血。
不光是疼痛,王荣国教授现在用针刀治疗了很多失眠病人。这些人失眠扎针灸反应不敏感,为什么?刺激量不够,同样的穴位,针刀点两下就行。
但王教授并不唯针刀至上,他不会随便什么病人都用针刀,他的门诊病人用针刀的只占一半,其他病人或针灸或正骨,或开中药,哪个方法最适合就用哪个。他追求用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阻止病程进入恶性循环,已经进入恶性循环的要打破循环。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荣国副教授每周六下午在北京明医方中医医院出诊,长于诊治脊柱、肩、髋、膝、踝等关节类疼痛。
王荣国: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系主任。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师从多位骨伤名家,博采众家之长,继承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治疗原则,重视骨骼和软组织力学平衡失调导致的各类疾患。致力于脊源性疾病和软组织疼痛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
出诊时间:每周六13:00-17:00
预约方式:01082003110 13522845189
出诊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路2号,北京明医方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