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喝了咖啡或浓茶会觉得心跳加速,感到心脏扑通、扑通的跳,有些人会因为受到突如其来的巨大声响或意外事件的外力惊吓,出现心跳过动的现象也有些人会因情绪不佳、过度疲劳,而觉得心中悸动,无法自主,这些都属于传统中医或现代医学所谓「心悸」的范畴。
什么是「心悸」?以中医的观点,明医方中医专家指出,主要包括惊悸与怔忡,患者会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惊悸常会因为外来的刺激而诱发,病症发作迅速,病势浅短怔忡则主要是内因所致,自觉心中惊惕,劳累过度时特别容易发作,病情较为深重,惊悸日久可能发展成为怔忡。
现代医学所谓的心律不整、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症候群、心包炎、心肌炎、心力衰竭、郁血性心脏衰竭或是更年期症候群、精神官能症等,也都会出现心悸的症状表现。
心悸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病人自己觉得心跳剧烈,胸中不适,惊慌不安且不由自主。从心悸的各种不同证候看,明医方专家分析如下几种:
1 、心气不足:会出现心悸怔忡,觉得精神疲劳且无力,动得愈多便愈觉乏力,容易失眠多梦、头晕冒汗且胸闷不适。常用的中药以四参复脉汤、炙甘草汤、天王补心丹加黄耆与养心汤为主。
2 、心血不足:会出现心悸怔忡,觉得头晕目眩,看起来面无血色且唇舌色淡。常用中药如归脾汤、圣愈汤等。
3 、心阳不振:会心悸胸闷,呼吸气息短促,面色苍白,身体四肢冰冷,冒汗且无力,舌苔淡白。适用瓜蒌薤白白酒渴和朱砂安神丸合方。
4 、心血瘀阻:会心悸不安且胸闷不适,不时心痛发作,或是出现嘴唇指甲青紫,而舌质紫暗或瘀斑此证候多见于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的心肌缺血患者。适用中药为血府逐瘀汤、大黄蟅虫丸、补阳还五汤。
5 、心神不宁、心无所主:会心悸怔忡,觉得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睡得少但梦很多。适用中药为甘麦大枣汤。
6 、痰扰心神:会心悸、胸闷,突然发作又突然停止,感到惊恐不安又烦燥,也会恶心呕吐,失眠且多梦,痰多又口苦。适用中药如温胆汤加黄连,还有涤痰汤。
7 、脾肾阳虚、寒湿内盛:会心悸症忡,脸色苍白,疲乏无力,动一动就会觉得喘,身体四肢冰冷,尿量少而有浮肿现象,舌体胖大。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右心功能不全或慢速心率不整。适用的中药为真武汤、补骨脂、附子理中汤加肉桂。
8 、心肾阳虚:心悸、呼吸气息短促、冒汗、心胸闷痛、怕冷且四肢寒冷、倦怠无力,大便稀溏,小便清长。多见于心功能不全。适用中药为桂附八味丸、右归丸、右归饮、参附汤。
9 、心肾阴虚:心悸、心烦,因虚烦而无法入睡,睡得少却多梦,头晕耳鸣,两颊颧骨处发红,潮热盗汗,半夜觉得口渴,尿色黄而大便干,腰膝觉得酸软,舌红苔少。适用中药为左归丸和黄连阿胶汤合方。
10 、真阴亏损、虚阳浮越:心悸怔忡,烦躁闷动,潮热盗汗、口干舌燥、手足颤抖或濡动,偶有晕厥现象,精神萎顿或神情躁扰,觉得焦虑、恐惧。适用中药为大定风珠与大剂量的生脉散。
11 、气虚阳脱:此为重症,面色惨白,额头大汗淋漓或汗如雨珠,两眼向上看,神识昏蒙,四肢抽搐,气息微弱。若是昏厥抽搐再三发作,历久不消,应迅速送往急诊室抢救。适合的中药为参附龙牡汤、参附汤、独参汤。
不过,中医专家强调,应由专业医师针对证候诊断处方,患者不宜擅自滥用,但可自行在饮食方面应注意营养的摄取,宜多吃豆类、瘦肉、鱼类、鸡蛋与新鲜蔬果,蛋白质、维他命都应多量摄取此外,且以清淡、容易消化吸收者为主,最好少量多餐,并应忌吃辛辣、油腻或喝咖啡、浓茶等刺激性的东西,也应避开烟、酒等刺激物。
而若是药物引起的心悸问题,则须和主治医师讨论停药或另选替代性药品。最重要的是,平日应保持心情愉快,以避免受到情绪影响,并减少心悸的发作,加上适当的运动,像是散步、做伸展操、打太极拳、练气功等,都是适合心悸患者的运动,有助于强化患者的身心健康,预防疾病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