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心脑健康

明医方分享:心脑血管疾病时下现状分析总结(一)

来源:     责任编辑:    日期:2021-11-04     点击量:

什么是心脑血血管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有着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以及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人数?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报告指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疾病现患病人数约达3.3亿。具体包括:高血压2.45亿、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890万、心房颤动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

 

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仍然高出癌症,占据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

10.jpg

图:1990~2018年中国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

 

11.jpg

图:1990~2018年中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

 

其中,农村居民心(脑)血管病死亡率46.6%,城市为43.81%;农村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

12.jpg

图: 2018年中国农村以及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构成

 

14.jpg

图:1990~2018城乡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变化

 

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因素包含哪几大类?

 

从2005年起,国家心血管疾病中心从仅仅关注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转变为关注危险因素形成和流行的环境,开始更加关注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对危险因素形成的作用。所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因素包括了心(脑)血管健康影响因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两大类。


心(脑)血管健康影响因素具体包含哪些?

 

心(脑)血管健康影响因素具体包含以下5点——

 

1、吸烟

全球每年约有190万人因为吸烟或者二手烟暴露引发的冠心病失去生命,约占全球冠心病死亡总数的1/5;预估约有38.2万人因为暴露于二手烟引发的冠心病而死亡,占冠心病总死亡人数的4.3%。

 

我国大于15岁的人群中,男性吸烟率为50.5%,女性为2.1%;农村人群吸烟率28.9%大于城市人群的25.1%;45~64岁年龄组吸烟率最高。2018年中国非吸烟者的二手烟暴露率为68.1%,其中几乎每天都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为35.5%。

 

根据北京市医保在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控烟法规实施前29个月和实施后25个月的资料,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率下降5.4%,脑卒中住院率下降5.6%,脑卒中住院每年减缓15.3%。实施政策后25个月内,估计避免了18137人因脑卒中住院。

 

2、膳食不合理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是人体所需三大营养元素。1982~2012全国营养调查及1991~2015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我国城乡居民脂肪供能比呈现上升趋势,2012年平均水平为32.9%,已超过膳食指南推荐的上线水平;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呈下降趋势,已降至膳食指南推荐的低限;另外,城乡居民能量来源不平衡状况要严重于农村居民。

 

中国居民杂粮、薯类、新鲜蔬菜、水果、奶类、水产品、大豆类、坚果类食物摄入量偏低,而食用盐、食用盐摄入量远高于推荐量。在所有膳食因素中,与心(脑)血管代谢性疾病死亡数量有关的因素,影响最大的是高钠摄入,其他依次为低水果摄入、低水产品脂肪酸摄入、低坚果摄入、低全谷物摄入和低蔬菜摄入。膳食结构不合理、不健康饮食导致的心(脑)血管代谢性疾病死亡人数仍在持续增加,从1982年的107万增加到2010~2012年的151万。

 

此外,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针对2004~2008年的512715位成年人进行了10年随访,发现适度饮酒并未起到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而且随着酒精消耗的增加,血压升高及脑卒中风险也随着增加。

 

3、缺乏运动

2014年,我国居民经常锻炼率为33.9%,其中,城市居民经常锻炼率高于农村居民,20~39岁人群组经常锻炼率最低,60~69岁人群组经常锻炼率最高。

 

男女活动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而静态行为时间则从1991年每周平均15.1h,增加到2009年每周平均20.0h。

 

中国居民总身体活动量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呈显著负关联,与活动量最低组相比,活动量最高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41%,身体活动每增加4MET·h/d(身体活动代谢当量),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12%。

 

4、超重或肥胖

中国慢性病前瞻研究发现,保持正常体重指数(BMI)可预防5.8%的主要冠心病事件、7.8%的缺血性心脏病和4.5%的缺血性脑卒中,预防34.4%的2型糖尿病。

 

与腰围正常者相比,腹型肥胖者发生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增加29%、急性冠心病事件风险增加30%、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风险增加32%;相对比BMI趋于正常的人群,36%的2型糖尿病患者归因于超重或者肥胖。

 

2019年全国因为高BMI而死亡的心(脑)血管病人数为54.95万。2010年超重和肥胖所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达到907.68亿元,占到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癌症五种慢性病直接经济负担的42.9%,占2010年卫生总费用的4.5%。

 

5、精神抑郁

2017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达581万,1990~2017年,中国一月挣患病率从3224.6/10万上升到3990.5/10万;2017年女性抑郁症患病率为5039.6/10万,明显高于男性(2984.9/10万)。

 

一项Meta分析发现,中国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症患病率为51%,其中0.5%~25.4%为严重抑郁;另外社区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也不乐观,抑郁患病率为34.5%~45.8%,其中3.1%~11.2%为严重抑郁。

 

INTERHEART研究发现,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症患病率为21.7%,另外在我国,抑郁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要高于其他国家;中国慢性病前瞻研究发现,重度抑郁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特别是对于城镇居民来说,这一危险性更加显著。



在线客服

关闭

客户服务热线

18518011576

在线客服